新聞資訊
歷經近三年時間,隆基綠能全資子公司隆基樂葉的廠房火災損失案近日迎來了終審判決。起因是仕凈科技提供的廢氣處理系統電伴熱帶存在產品缺陷,導致火災發生,最終被判承擔70%的賠償責任,賠償金額超過3700萬元。這場過火面積逾萬平方米的火災,不僅給涉事企業帶來重創,更給環境治理服務及工程設備供應行業敲響了安全警鐘。
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生態環境部、應急管理部聯合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環保設備設施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明確要求,新改擴建重點環保設備設施應納入建設項目管理,充分評估安全風險,確保風險可控后方可施工和投入使用,施工單位必須嚴格遵循設計方案及技術標準規范。然而在現實中,環境治理服務與設備采購招標、設計安裝施工等環節仍存在一些不規范的現象。部分企業為壓縮成本,存在不按質量與安全技術規范施工、偷工減料的現象;對有明確標準的輔助設施,有的選擇非標產品或不達標設備,甚至未經專業檢測便投入使用;還有的企業在環保設施自主驗收時,忽視產品質量與安全驗收,未經嚴格核查便倉促通過環保驗收并投入運行,為后續生產埋下安全隱患。
之所以出現這些問題,根源在于部分企業將環保設備設施視為“達標工具”,只看“有沒有”,而不顧質量是否達標,為降低成本壓低了招標標準。供應商使用非標材料,施工方違規操作,檢測機構出具不實報告,最終形成“壓價—降質—安全失守”的惡性循環。
環保設備設施的安全風險不容忽視。廢水處理設施中,池槽無護欄、地下池無蓋板可能導致淹溺、中毒等情況的發生,有限空間作業易引發窒息,設備缺防護罩可能造成機械傷害與觸電風險;廢氣處理設施中,焚燒爐廢氣總管未設阻火器可能引發爆炸,不同性質廢氣混排可能形成爆炸性氣體;危險廢物儲存場所若缺乏防腐、防滲漏等功能,極易造成泄漏污染與安全事故。
要杜絕環保設備設施事故,保障安全穩定運行,筆者認為,關鍵在于構建多方協同負責的全鏈條管理體系,實現全流程安全管理閉環。
明確各方責任,筑牢主體防線。工業企業作為安全生產與污染治理的責任主體,需在招標中同步明確污染治理標準與設備質量、安全規范,驗收時嚴格核查安全指標,健全環保設施安全操作規程運行管理制度。設計、設備供應及治理方必須確保設計合規、設備達標、安裝規范,對自身產品與服務的安全負責。檢測機構需秉持客觀公正原則,對檢測結果的真實性與科學性負責,形成“企業主責、多方協同”的責任體系。
嚴格招投標管理,守住源頭關口。企業應高度重視環保產品質量與安全標準,在招標文件中細化質量與安全要求,加強投標企業資質審查;投標方需如實提供產品安全資料,杜絕弄虛作假。招投標過程應公開透明,接受社會監督,從源頭避免低價惡性競爭導致的低質不規范設備入場。
規范設計施工,夯實安全基礎。設計單位必須嚴格依據國家與行業標準,充分考量安全因素。如廢氣處理系統需精準核算電伴熱設施規格,廢水處理設施需針對有限空間作業、設備防護等風險設置防護措施;施工單位需嚴格按設計方案與技術規范施工,杜絕違規操作,確保施工質量與安全雙達標。
強化驗收監管,筑牢最后防線。環保設施驗收需將產品質量與安全性能作為前置條件,建立嚴格驗收機制。企業需提供質量檢測報告、安全評估報告等資料,驗收方需結合實地檢測評估,對安全不達標的設施不應進行環保自主驗收,并嚴禁投入使用。例如在廢水處理設施驗收中,需重點核查防護設施完整性、化學試劑儲存規范性等細節,確保規范安全。